题名 | 还原态有机质同时诱导Cr(Ⅵ)还原和Cr(Ⅲ)胶体形成机理 |
作者 | |
发表日期 | 2019
|
会议名称 |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页码 | 25-25
|
会议日期 | 2019
|
会议地点 | 天津
|
会议录编者/会议主办者 | 中国化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摘要 | 重金属Cr 在地下水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游离态Cr(Ⅵ)和固态Cr(Ⅲ)。还原固定被认为是去除地下水中Cr(Ⅵ)的主要思路。然而,在富含有机碳的含水层,微生物分解形成的天然有机质能通过氧化-还原、吸附-解析、络合-沉淀等过程影响Cr 的地球化学循环,这对预测Cr 的迁移转化动力学和制定有效的修复策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研究将聚焦于地下厌氧环境普遍存在的还原态有机质与Cr 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 |
关键词 | |
学校署名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相关链接 | [万方记录] |
来源库 | WanFang
|
万方记录号 | 9833117
|
成果类型 | 会议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ustech.caswiz.com/handle/2SGJ60CL/209006 |
专题 | 工学院_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430074 2.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3.广东省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重点实验室 4.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圳,518000 5.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 6.广东省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重点实验室 7.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圳,518000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彬睿,廖鹏,刘崇炫. 还原态有机质同时诱导Cr(Ⅵ)还原和Cr(Ⅲ)胶体形成机理[C]//中国化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25-2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原文链接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导出为Excel格式 |
导出为Csv格式 |
Altmetrics Score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彬睿]的文章 |
[廖鹏]的文章 |
[刘崇炫]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彬睿]的文章 |
[廖鹏]的文章 |
[刘崇炫]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李彬睿]的文章 |
[廖鹏]的文章 |
[刘崇炫]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