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四万年以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磁场古强度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
作者 | |
通讯作者 | 王浩森 |
发表日期 | 2020-07-03
|
发表期刊 | |
卷号 | 63期号:07页码:2671-2681 |
摘要 | 海洋沉积物能够记录较为连续的古地磁信息.对沉积物记录的天然剩磁(NRM)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构建过去较为连续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RPI)信息,这对于研究地磁场演变与全球记录对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L07岩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温剩磁(IRM)作为NRM的归一化参数,构建了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37ka以来的RPI曲线.实验结果显示,L07岩芯中载磁矿物的成分较为单一,以单畴(SD)-细粒准单畴(PSD)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能够作为古强度记录的载体.此外,在11.5ka处RPI出现峰值.进一步结合东亚地区鄂霍茨克海岩芯的RPI记录以及中国黄土10Be的丰度变化,我们认为该RPI峰值是由于地球非偶极子场影响所致.这说明东亚正磁异常的影响范围可以达到中国南海等中低纬度地区,这为理解东亚地区磁场演化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为该区千年尺度RPI记录变化特征提供了新机制. |
关键词 | |
收录类别 | |
语种 | 中文
|
学校署名 | 其他
|
来源库 | CNKI
|
成果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ustech.caswiz.com/handle/2SGJ60CL/219062 |
专题 | 工学院_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
作者单位 | 1.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海洋磁学中心(CM2) 2.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浩森,徐行,刘青松,等. 四万年以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磁场古强度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2020,63(07):2671-2681.
|
APA |
王浩森.,徐行.,刘青松.,仲义.,陈艇.,...&杨小强.(2020).四万年以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磁场古强度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地球物理学报,63(07),2671-2681.
|
MLA |
王浩森,et al."四万年以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磁场古强度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地球物理学报 63.07(2020):2671-268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原文链接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导出为Excel格式 |
导出为Csv格式 |
Altmetrics Score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浩森]的文章 |
[徐行]的文章 |
[刘青松]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浩森]的文章 |
[徐行]的文章 |
[刘青松]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浩森]的文章 |
[徐行]的文章 |
[刘青松]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