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Cl(~2P)+D_2→DCl+D反应中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有效性的交叉分子束研究(英文) |
作者 | |
通讯作者 | 谢雨润 |
发表日期 | 2020-04-27
|
发表期刊 | |
卷号 | 33期号:02页码:135-138 |
摘要 | 本文利用高分辨的里德堡态氘原子标识-交叉分子束装置,研究了碰撞能为4.5~6.5 kcal/mol范围内Cl(~2P)[Cl(2~P_(3/2))和Cl~*(~2P_(1/2))]与D_2的反应.虽然自旋轨道激发态反应Cl~*(~2P_(1/2))+D_2在波恩-奥本海默(B-O)近似下本应是禁阻的,但实验中观测到了该反应的贡献.通过测量靠近后向的碰撞能相关的微分散射截面连线,发现低碰撞能下的产物主要来自于B-O近似禁阻的反应Cl~*+D_2.随着碰撞能的提高,自旋轨道基态反应Cl+D_2的反应性增加明显要比自旋轨道激发态反应Cl~*+D_2更快,并且在高碰撞能下成为产物的主要来源.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碰撞能下,Cl~*中自旋轨道激发态的额外能量,可以帮助B-O近似禁阻的反应Cl~*+D_2越过势垒;然而当碰撞能接近和高于反应势垒时,B-O近似允许的反应Cl+D_2占主导地位.Cl/Cl~*+D_2反应中B-O近似有效性的特征与共同位素反应Cl/Cl~*+H_2是一致的. |
关键词 | |
收录类别 | |
语种 | 中文
|
学校署名 | 其他
|
来源库 | CNKI
|
成果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ustech.caswiz.com/handle/2SGJ60CL/219088 |
专题 | 理学院 理学院_化学系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4.中国科学院大学 5.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谢雨润,王玉奉,王威,等. Cl(~2P)+D_2→DCl+D反应中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有效性的交叉分子束研究(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20,33(02):135-138.
|
APA |
谢雨润.,王玉奉.,王威.,汪涛.,戴东旭.,...&杨学明.(2020).Cl(~2P)+D_2→DCl+D反应中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有效性的交叉分子束研究(英文).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33(02),135-138.
|
MLA |
谢雨润,et al."Cl(~2P)+D_2→DCl+D反应中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有效性的交叉分子束研究(英文)".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33.02(2020):135-138.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原文链接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导出为Excel格式 |
导出为Csv格式 |
Altmetrics Score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谢雨润]的文章 |
[王玉奉]的文章 |
[王威]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谢雨润]的文章 |
[王玉奉]的文章 |
[王威]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谢雨润]的文章 |
[王玉奉]的文章 |
[王威]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