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页岩气水力压裂近井电磁监测技术 |
作者 | |
发表日期 | 2021
|
会议名称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
|
页码 | 280-281
|
会议日期 | 2021
|
会议地点 | 武汉
|
会议录编者/会议主办者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摘要 | 页岩水力压裂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水压入地下,当压裂液压入地层时,由于其通常添加有微量元素和盐类,故与周围地层形成了较大电导率异常。电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损探测技术之一,在监测页岩开发中压裂液随时间的变化、反排和滞留等信息能给予极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当场区存在钢套管时,压裂液异常也会被放大。传统的地面电磁探测技术采用长偏移距激励监测系统,即在地面沿着水平钢套管方向一段距离处进行发射,在压裂液所在区域正上方布设接收装置。这种监测装置在发射接收和压裂液之间提供了最直观的耦合,然而由于压裂液的尺度小且埋藏深,仪器的探测精度往往有限,压裂液的变化并不明显。本文提出的新监测系统在井口附近进行发射,并在井口附近区域布设大量的节点式电场采集装置,接收水平井段压裂液注入、流动等变化而引发的电场两个分量的变化。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低频激发(1Hz)下,近井激发装置下接收的电场数据的异常振幅随着压裂进行变得越来越大。不同频率下,井口周围地表电场时移差分数据(不同压裂段前后)相较于长偏移距方法接收到的数据幅值和相对变化都更高,并且这种对比在压裂末期尤其显著。此监测设计利用了钢套管和周围地层在尺度和电性质上的差异,证明了钢套管对电场监测数据不可忽视的影响。此研究结果对设计可控源电磁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从而能实现更有效的压裂监测活动,解析出更多水平井段压裂面上压裂分布的有效信息。 |
关键词 | |
学校署名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相关链接 | [万方记录] |
来源库 | WanFang
|
万方记录号 | confartical10181524
|
成果类型 | 会议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ustech.caswiz.com/handle/2SGJ60CL/253116 |
专题 | 理学院_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
作者单位 | 1.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深圳,518055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胡莹,杨迪琨,王猛. 页岩气水力压裂近井电磁监测技术[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1:280-28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原文链接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导出为Excel格式 |
导出为Csv格式 |
Altmetrics Score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胡莹]的文章 |
[杨迪琨]的文章 |
[王猛]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胡莹]的文章 |
[杨迪琨]的文章 |
[王猛]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胡莹]的文章 |
[杨迪琨]的文章 |
[王猛]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