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地下水污染物在高度非均质介质中的迁移过程:机理与数值模拟综述 |
作者 | |
通讯作者 | 郑春苗 |
发表日期 | 2021
|
DOI | |
发表期刊 | |
ISSN | 1674-7240
|
卷号 | 51期号:11页码:1817-1836 |
摘要 | 天然含水层通常具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非均质性,是污染物迁移、转化等动力学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对受污染地下水的修复造成了极大挑战.含水层介质的非均质性通常会导致污染物在地下水中呈现出明显的所谓"反常迁移(Anomalous Transport)"特征,与基于菲克定律的传统对流-弥散方程所描述的现象相去甚远.反常迁移亦被称为非菲克弥散(Non-Fickian Dispersion)或广义上的"反常扩散",可以用来解释导致地下水污染在时间上持续恶化、在空间上快速扩展的水文地质机理.其控制过程为:一方面,污染物通过分子扩散、化学吸附等质量交换作用,从高渗透性区域进入并滞留在低渗透率基质中,再经分子扩散等过程缓慢回放,造成次弥散型反常迁移,导致水质长期缓慢恶化;另一方面,部分污染物沿着相互连通的优先水流通道迅速传输,造成超弥散型反常迁移,导致污染由点到面快速扩展.同时,介质非均质性也是制约污染修复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开发、应用、评估,通常基于传统对流-弥散方程预测出的菲克弥散过程.非菲克弥散对污染物迁移过程和修复效率的控制作用及其预测评估,尚缺乏深入和系统分析.本文针对地质介质非均质性导致的非菲克弥散现象以及效应进行综述,总结了地下水污染物在高度非均质介质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和认知,以及针对非菲克弥散特征的数学模拟研究前沿.同时,本文分析了已有研究不足,讨论了促进含水层非均质性及非菲克弥散机理和模拟应用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
关键词 | |
相关链接 | [万方记录] |
收录类别 | |
语种 | 中文
|
学校署名 | 第一
; 通讯
|
引用统计 |
被引频次[WOS]:0
|
成果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ustech.caswiz.com/handle/2SGJ60CL/328728 |
专题 | 工学院_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作者单位 | 1.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55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 3.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Alabama,Tuscaloosa AL 35487,USA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第一作者单位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通讯作者单位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郭芷琳,马瑞,张勇,等. 地下水污染物在高度非均质介质中的迁移过程:机理与数值模拟综述[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51(11):1817-1836.
|
APA |
郭芷琳,马瑞,张勇,&郑春苗.(2021).地下水污染物在高度非均质介质中的迁移过程:机理与数值模拟综述.中国科学:地球科学,51(11),1817-1836.
|
MLA |
郭芷琳,et al."地下水污染物在高度非均质介质中的迁移过程:机理与数值模拟综述".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51.11(2021):1817-1836.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操作 | |
Guo et al 2021 SCIEN(3173KB) | -- | -- | 限制开放 | -- |
个性服务 |
原文链接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导出为Excel格式 |
导出为Csv格式 |
Altmetrics Score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郭芷琳]的文章 |
[马瑞]的文章 |
[张勇]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郭芷琳]的文章 |
[马瑞]的文章 |
[张勇]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郭芷琳]的文章 |
[马瑞]的文章 |
[张勇]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