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结构控制的凹凸体对大地震孕育的重要作用 |
作者 | |
发表日期 | 2022
|
DOI | |
发表期刊 | |
ISSN | 1003-3238
|
卷号 | 53期号:2页码:138-147 |
摘要 | 大地震的发生不仅与断层几何形态、应力积累状态有关,更和周围介质结构存在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丰富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聚焦于大地震震源区的精细结构,并将观测结果与发震机制联系起来.目前,地震学家普遍用凹凸体(asperity)模式解释大地震的发震机制,即断层从闭锁到突然滑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断层深部几何形态和应力状态较难准确获取,而介质结构却可以通过地震层析成像和大地电磁探测等手段获得.本文将从大地震震源区介质结构的角度,系统总结已有的观测结果,探讨结构特征与凹凸体的关系.为此,我们对全球震级大于6级且震源区开展过凹凸体研究的地震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共统计了123个不同震源机制的地震,包括54个板内地震和69个板间地震.这些地震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研究;另一类是震源破裂过程研究.在结构研究中,共有17个板内地震和14个板间地震.这些地震的结构研究表明,震源区发震断层附近均存在高强度(高地震波速或高电阻率)的异常体,这些异常体被认为是地震发生的凹凸体,对地震的发生起到控制作用.在这31个大地震中,有4个地震发生在俯冲的海山处,海山即为明显的结构异常体,且有效正应力较高,是孕育大地震的高强度凹凸体.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凹凸体对大地震发生起到重要作用的直接证据.在震源破裂过程研究中,共有92个大地震,研究表明断层附近存在较大的同震滑移带,推测存在高强度的凹凸体.并且,大多数地震具有显著的单侧破裂特征,而这与结构不均匀展布密切相关.破裂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凹凸体对地震发生起到关键作用的间接证据.结构和破裂过程研究均表明,结构控制的凹凸体在大地震孕育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凹凸体具有高速、高阻及高力学强度的特征,更容易在长期的断层闭锁期中积聚构造应力,进而导致大地震的发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结构研究,利用高速、高阻异常体识别潜在的大地震凹凸体,评估断层的发震能力,从而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我们发现凹凸体与震源机制无关,在逆冲断层、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 |
相关链接 | [万方记录] |
语种 | 中文
|
学校署名 | 第一
|
资助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来源库 | WanFang
|
万方记录号 | perioarticalsjdzyc202202002
|
引用统计 |
被引频次[WOS]:0
|
成果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ustech.caswiz.com/handle/2SGJ60CL/328822 |
专题 | 工学院_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
作者单位 | 1.南方科技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深圳 518055 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
第一作者单位 | 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 | 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孙权,裴顺平,郭震,等. 结构控制的凹凸体对大地震孕育的重要作用[J]. 世界地震译丛,2022,53(2):138-147.
|
APA |
孙权,裴顺平,郭震,&陈永顺.(2022).结构控制的凹凸体对大地震孕育的重要作用.世界地震译丛,53(2),138-147.
|
MLA |
孙权,et al."结构控制的凹凸体对大地震孕育的重要作用".世界地震译丛 53.2(2022):138-147.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原文链接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导出为Excel格式 |
导出为Csv格式 |
Altmetrics Score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孙权]的文章 |
[裴顺平]的文章 |
[郭震]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孙权]的文章 |
[裴顺平]的文章 |
[郭震]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孙权]的文章 |
[裴顺平]的文章 |
[郭震]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