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公众考古2.0时代愿景 |
作者 | |
通讯作者 | 高大伦 |
共同第一作者 | 高大伦 |
发表日期 | 2022
|
DOI | |
发表期刊 | |
ISSN | 1672-7819
|
卷号 | 108期号:2页码:9-11 |
摘要 | 考古学和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越来越多,种种联系组成了公众考古/公众考古学要关注的诸多领域.脱胎于英文"Public Archaeology"的"公共考古"或者"公众考古"概念,在中国的实践和讨论均体现为考古学面向公众的沟通和共享姿态.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公共考古的教育性体现在能够架起专业考古与普通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民众理解考古学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什么,以便获得更多的支持;公共考古的开放性则要解决"谁的公共考古"这样的问题,通过改变考古学/考古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单向关系,变考古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们的公共考古学".今天公众考古已从最初"什么是"和"要不要做"的认识论阶段,发展到如何做好和怎样推进的实践论阶段,因此需要专业化、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应该从人才现存问题的导向出发,依托有条件的高校,推动公众考古课程建设并逐步发展到课程体系建设.公众考古需要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对"公众"本身也需要研究和分类加以引导.从考古现场到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展厅,都是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利益相关者""交流"和"解释"的最佳场域.利用公众考古活动系统开发设计针对中小学生的考古主题课程,可以将考古文博资源转化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资源.而对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而言,开展考古教育将大有可为. |
关键词 | |
相关链接 | [万方记录] |
收录类别 | |
语种 | 中文
|
学校署名 | 第一
; 通讯
|
引用统计 |
被引频次[WOS]:0
|
成果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ustech.caswiz.com/handle/2SGJ60CL/334745 |
专题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_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作者单位 | 1.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2.南方科技大学文博中心 广东深圳 518055 |
第一作者单位 | 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南方科技大学 |
通讯作者单位 | 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南方科技大学 |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 | 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高大伦. 公众考古2.0时代愿景[J]. 中国文化遗产,2022,108(2):9-11.
|
APA |
高大伦.(2022).公众考古2.0时代愿景.中国文化遗产,108(2),9-11.
|
MLA |
高大伦."公众考古2.0时代愿景".中国文化遗产 108.2(2022):9-1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原文链接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导出为Excel格式 |
导出为Csv格式 |
Altmetrics Score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高大伦]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高大伦]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高大伦]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