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题名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宏组学研究进展

作者
发表日期
2019-07-09
DOI
发表期刊
ISSN
0253-2654
卷号46期号:8页码:2038-2052
摘要

活性污泥是全球最常用的废水生物处理人工生态系统,微生物是驱动其污染净化能力的关键。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所有物种与基因(简称"微生物组")的研究先后经历了"显微镜观察和纯菌培养分离"(1915)、"PCR扩增-测序"(1994)和"高通量测序-宏组学分析"(2006)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变迁。相应地,我们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组的认知经历了从最早对微型动物(如钟虫和轮虫)及其他微生物的形貌观察和纯种培养鉴定到今天对整个微生物组的全局多样性认识的飞跃。近13年来,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组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揭示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我们现在充分意识到活性污泥微生物组蕴藏着大量不可培养新物种和基因多样性,驱动着各类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目前,特异性分子标记基因的扩增子测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揭示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活性污泥微生物组和典型功能种群(如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的时空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机制,进而为未来实现活性污泥微生物组功能的精准调控奠定理论基础。宏基因组学研究在群落、种群和个体基因组水平全面解析了活性污泥微生物组驱动的碳、氮、磷元素循环过程,以及有机微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转化机理。将来活性污泥微生... 更多

关键词
相关链接[CNKI记录]
收录类别
语种
中文
学校署名
其他
CSCD记录号
CSCD:6544410
来源库
CNKI
万方记录号
wswxtb201908019
引用统计
被引频次[WOS]:0
被引频次:5[CSCD]   [CSCD记录]
成果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sustech.caswiz.com/handle/2SGJ60CL/45196
专题工学院_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单位
1.西湖大学工学院环境与资源工程中心环境微生物组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2.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前沿技术研究所
3.香港大学土木系环境生物技术实验室
4.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鞠峰,张彤.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宏组学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8):2038-2052.
APA
鞠峰,&张彤.(2019).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宏组学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46(8),2038-2052.
MLA
鞠峰,et al."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宏组学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 46.8(2019):2038-205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原文链接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导出为Excel格式
导出为Csv格式
Altmetrics Score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鞠峰]的文章
[张彤]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鞠峰]的文章
[张彤]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鞠峰]的文章
[张彤]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发表评论/异议/意见]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