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一种有机光伏器件活性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发明人 | |
第一发明人 | 李永哲
|
申请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第一申请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第一申请人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66号
|
当前申请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当前申请人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66号 (江苏,南京,鼓楼区)
|
当前第一申请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当前第一申请人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66号 (江苏,南京,鼓楼区)
|
申请号 | CN202110535216.8
|
申请日期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1412B
|
公开日期 | 2022-10-18
|
授权日期 | 2022-10-18
|
专利号 | ZL 2021 1 0535216.8
|
专利状态 | 授权
|
法律状态日期 | 2022-10-18
|
专利类型 | 授权发明
|
学校署名 | 非南科大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光伏器件活性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的有机光活性层包括由下向上依次顺序层叠的给体层、给体受体共混层和受体层。所述给体层、受体层通过柔性微结构刮涂法逐层制备,给体受体共混层利用低温退火过程中界面附近给体和受体分子相互扩散形成。本发明的优点是:受体材料和供体材料使用相同的溶剂逐层制备活性层,材料利用率接近100%,减少了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可控性和重复性高、且可应用于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质稳定,适合大面积生产。 |
其他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光伏器件活性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的有机光活性层包括由下向上依次顺序层叠的给体层、给体受体共混层和受体层。所述给体层、受体层通过柔性微结构刮涂法逐层制备,给体受体共混层利用低温退火过程中界面附近给体和受体分子相互扩散形成。本发明的优点是:受体材料和供体材料使用相同的溶剂逐层制备活性层,材料利用率接近100%,减少了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可控性和重复性高、且可应用于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质稳定,适合大面积生产。 |
CPC分类号 | H10K71/12
; H10K30/20
; Y02E10/549
; Y02P70/50
|
IPC 分类号 | H01L51/48
; H01L51/42
|
语种 | 中文
|
INPADOC 法律状态 | (+PATENT GRANT)[2022-10-18][CN]
|
INPADOC 同族专利数量 | 1
|
扩展同族专利数量 | 1
|
优先权日 | 2021-05-17
|
专利代理人 | 卢霞
|
代理机构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相关链接 | [来源记录] |
来源库 | PatSnap
|
成果类型 | 专利 |
条目标识符 | http://sustech.caswiz.com/handle/2SGJ60CL/527595 |
专题 | 南方科技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永哲,邓玲玲,赵新彦,等. 一种有机光伏器件活性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ZL 2021 1 0535216.8[P]. 2022-10-18.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操作 | |
2021105352168一种有机光伏器(1255KB) | -- | -- | 限制开放 | -- |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