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任欢
任欢 教学教授
任职信息 :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药理学系
研究内容 : 1994年起从事肿瘤免疫生物治疗及靶向治疗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自身免疫病免疫细胞与因子调节机制等科研工作。2007年成为独立PI以来,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9篇, 其中SCI影响因子5分以上8篇、最高影响因子9.2。曾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研究兴趣与计划包括:1)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协同变异网络介导的肿瘤免疫炎性微环境与肿瘤恶性进展和靶向治疗研究。通过所收集的病人肿瘤组织、裸鼠异位传代和体外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以及所建立的基因变异诱发动物模型以及特定基因表型的肿瘤细胞系等,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生物学实验等多重方法学,探索维持癌生物学特性以及促进其恶性进展的主效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网络与联合作用靶点、耐药机制、免疫治疗以及最佳治疗方案等;2)肿瘤免疫生物治疗、药物筛选及药效检测等转化医学研究。①通过提取术后肿瘤组织肿瘤特异性抗原肽(TSA)联合细胞因子新型佐剂,研制肿瘤疫苗,进行临床前研究;以植物活性提取物抗氧化应激等,探索免疫细胞重激活及过继转输以改善疲劳及慢性综合症等。②通过生物信息学计算与生物学实验研究,构建多种模拟体内环境的肿瘤微环境体外培养体系(ex vivo)。开发原发肿瘤组织进行类器官培养(organoid culture),作为肿瘤生物学模型,用于药物筛选及药效检测等转化应用。旨在揭示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受肿瘤抑制的病理生理过程和机制,探索机体免疫抑制的重激活途径与策略等;3)自身免疫病免疫细胞与因子调节机制的研究。通过建立自身免疫病疾病模型以及收集、分类整理和分析相关临床标本,找寻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自身免疫异常、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免疫学机理等。        以上科研工作以肿瘤生物免疫与靶向治疗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重点关注恶性肿瘤多分子诊断新标准的确立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注重基础与临床研究及相关实践与应用的密切结合,以及多学科交叉与合作。研究工作的长期合作者包括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生物物理与药理学专家等。
ResearcherID : O-5727-2017
Scopus Author ID : 7202793957
联系邮箱 : renh@sustech.edu.cn
博客 :
  • 成果量
  • 浏览量
  • 下载量
  • 被引[WOS]
  • 被引[Scopus]
  • H指数[WOS]
  • H指数[Scopus]
个人简介

任欢,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教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免疫学硕士学位。2001-2005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医学院工作并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博士后出站。2006-2018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担任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学术带头人。目前担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中华医学核心期刊《国际免疫学》副主编;国家自然基金、波兰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点论文评审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医学免疫学》、《肿瘤免疫学》、《临床免疫及诊断》《分子免疫学及进展》、《Medical Immunology》等。作为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医学免疫学教材和参考书10部;主编或参编中英文学术专著9部。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以及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科研课题,获得教育部提名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等奖励。已培养硕士生45人、博士生10人、出站博士后4人。任欢课题组采用生物医学实验、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生物物理及数学模型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以肿瘤生物免疫与靶向治疗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主要方向。重点关注恶性肿瘤多分子靶标诊断、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诊疗中的作用,以及建立体外药物筛选检测平台和肿瘤疫苗研发等。近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包括 Nuclear Acid Research, Neuro-oncology,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Mol Cancer Ther, Oncotarget, BMC Immuology 等发表论文50多篇。

荣誉奖励
2015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奖 一等奖
2011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省部级 二等奖
2010 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8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一等奖 省部级 一等奖
2008 黑龙江省教委二等奖 二等奖
2006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家级 一等奖
2001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省部级 三等奖
2000 教育厅科技进步奖 国家级 三等奖
2000 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
工作经历
1991-06_1994-09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护师 
1997-06_2019-01  哈尔滨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1-04_2001-09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世界卫生组织访问学者 
2001-09_2004-11   英国利物浦大学医学院 研究员 
2007-12_2009-12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博士后工作站 博士后 
2015-03_2015-09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高级访问学者 
2006-06_2017-03  哈尔滨医科大学 基础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主任 
2019-01_今  南方科技大学 医学院 教学教授 
1997-06_2018-12   哈尔滨医科大学 讲师-副教授-教授 
教育背景
1986-09_1991-06    中国医科大学  护理学  学士
1994-09_1997-06    哈尔滨医科大学  免疫学  硕士
2000-09_2003-06    哈尔滨医科大学  免疫学  博士
2001-10_2005-12    英国利物浦大学医学院  神经学  博士
研究项目
2019_2022 巨噬细胞 M1/M2 型极性转化对肝转移瘤微循环构建的作用与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5_2018 抑癌基因缺失下 EGFR 活化通过调控微环境适变介导胶质母细胞瘤恶性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3_2015 EGFR 过表达协同 PTEN 缺失介导的免疫炎性网络促进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计划
2012_2014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体系中整合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大班与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2012_2014 CD4+T 亚群动态平衡与自身免疫性眼炎诱导耐受相关机制的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
2012_2014 恶性脑胶质瘤不同亚型分子特征的鉴定及最佳靶向治疗方案的研究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
2011_2013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体系中探索基于团队学习(TBL)教学模式的系列性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1_2012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恢复期神经组织-免疫细胞交互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教育部“春晖计划”
2011_2013 实验性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恢复期神经组织-免疫细胞交互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2009_2010 恶性脑肿瘤分子靶标的确立及分子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
2009_2011 恶性脑肿瘤分子靶标的确立及分子机制研究——恶性脑胶质瘤分子亚型分类与靶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9_2011 基于 EGFR/PI3K 信号转导通路恶性胶质母细胞瘤靶向治疗分子靶标的研究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2008_2010 解析 GBM 基于 EGFR/PI3K 信号通路多模式靶向治疗靶标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8_2010 恶性脑肿瘤分子靶标的确立及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博士后第 43 批资助项目
2007_2009 恶性脑胶质瘤细胞PDGFR/EGFR信号转导通路上抗肿瘤靶点的作用及相互作用
2007_2010 恶性脑胶质瘤基于 EGFR/PI3K 信号转导通路分子亚型分类的研究 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第二批
2006_2008 抑制PDGFR/EGFR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黑龙江省教育厅海外学人重点项目
指导学生